昌县金山,西北径汝南侨郡故城南,咸和中,寇难南
,
南渡,因置斯郡,治于涂
。涂
历县西,又西北
注于江。江
又东径小军山南,临侧江津,东有小军浦。江
又东径
翅山北,山东即土城浦也。又东北至江夏沙羡县西北,沔
从北来注之。
又东过邾县南,江东径白虎矶北,山临侧江濆,又东会赤溪夏浦浦
,江
右迤也。
又东径贝矶北,庾仲雍谓之沛岸矣。江右岸有秋,江浦也,又东得鸟石
,
乌石山,南
注于江。江
右得黎矶,矶北亦曰黎岸也。山东有夏浦,又东径上碛北,山名也,仲雍谓之大小竹碛也。北岸峰火洲,即举洲也。北对举
,仲雍作莒字,得其音而忘其字,非也。举
山,西北
径蒙茏戍南,梁定州治,蛮田秀超为刺史。举
又西
,左合垂山之
,
北
垂山之
,与弋
淠
同发一山,故是
合之。
之东有南
戍,又南径方山戍西,西
注于举
。又西南径梁司、豫二州东,蛮田鲁生为刺史,治湖陂城,亦谓之
城也。举
又西南径颜城南,又西南径齐安郡西,倒
注之。
黄武山,南
径白沙戍西,又东南径梁达城戍西,东南合举
,举
又东南历赤亭下,谓之赤亭
,又分为二
,南
注于江,谓之举
。南对举洲,《
秋左传》定公四年,吴、楚陈于柏举。京相璠曰:汉东地矣。江夏有溳
,或作举,疑即此也。左
东南
于江。江浒曰文方
。江之右岸有凤鸣
,江浦也。浦侧有凤鸣戍。江
又东径邾县故城南,楚宣王灭邾,徒居于此,故曰邾也。汉
帝元年,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,都此。晋咸和中,庾翼为西
太守,分江夏立。咸康四年,豫州刺史
宝,西
太守樊俊共镇之,为石虎将张格度所陷,自尔丘墟焉。城南对芦洲,旧吴时筑客舍于洲上,方便惟所止焉,亦谓之罗洲矣。
沌上承沌
县之太白湖,东南
为沌
,径沌
县南,注于江,谓之沌
。有沌
都尉治。晋永嘉六年,王敦以陶侃为荆州,镇此。明年徙林鄣。江
又东径叹父山,南对叹州,亦曰叹步矣。江之右岸当鹦鹉洲,南有江
右迤,谓之驿渚。三月之末,
下通樊
。江
又东径鲁山南,古翼际山也。《地说》曰:汉与江合于衡北翼际山旁者也。山上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,盖取二
之名。《地理志》曰:夏
过郡
江,故曰江夏也。旧治安陆;权
帝六年置,吴乃徙此。城中有《晋征南将军荆州刺史胡奋碑》。又有平南将军王世将刻石记征杜曾事。有刘琦墓及庙也。山左即沔
矣。沔左有郤月城,亦曰偃月垒,
监军筑,故曲陵县也。后乃沙羡县治。昔魏将黄祖所守,遣董袭、凌统攻而擒之。祢衡亦遇害于此。衡恃才倜傥;肆狂猖于无妄之世,保
不足,遇非其死,可谓咎悔之
矣。江之右岸有船官浦,历黄鹄矶西而南矣,直鹦鹉洲之下尾。江
溠曰洑浦,是曰黄军浦,昔吴将黄盖军师所屯,故浦得其名,亦商舟之所会矣。船官浦东即黄鹄山。林涧甚
,谯郡
仲若野服居之。山下谓之黄鹄岸,岸下有湾,目之为黄鹄湾。黄鹄山东北对夏
城,魏黄初二年孙权所筑也。依山傍江,开势明远,凭墉藉阻,
观枕
,上则游目
川,下则激狼崎岖,实舟人之所艰也。对岸则人沔津,故城以夏
为名,亦沙羡县治也。江
左得湖
,
通太白湖,又东合滠
,
上承溳
于安陆县而东径滠
县北,东
注于江。江
又东,湖
自北南注,谓之嘉吴。江右岸频得二夏浦,北对东城洲西,浦侧有雍伏戍。江之右岸,东会龙骧
,
北山蛮中。江之左有武
,
上通安陆之延
,宋元嘉二年,卫将军、荆州刺史谢晦,阻兵上
,为征北檀
济所败,走奔于此,为戍主光顺之所执
也。南至武城,俱
大江。南直武洲,洲南对杨桂
,江
南
也,通金女、大文、桃班三治。吴旧屯所在,荆州界尽此。江
东径若城南。庾仲雍《江
记》曰:若城至武城
三十里者也。南对郭
夏浦,而不常泛矣。东得苦菜夏浦,浦东有苦菜山,江径其北,故浦有苦菜之名焉,山上有菜苦可
。江
左得广武
江浦也。江之右岸有李姥浦,浦中偏无蚊蚋之患矣。北对峥嵘洲,冠军将军刘毅破桓玄于此洲,玄乃挟天
西走江陵矣。
鄂县北,江右得樊
,庾仲雍《江
记》云:谷里袁
,江津南
,历樊山上下三百里,通新兴、
二治。樊
之北有湾。昔孙权装大船,名之曰长安,亦曰大舶,载坐直之士三千人,与群臣泛舟江津,属值风起,权
西取芦洲。谷利不从,乃
刀急上,令取樊
薄舶船,至岸而败,故名其
为败舶湾。因凿樊山为路以上,人即名其
为吴造岘,在樊
上一里,今厥
尚存。江
又左径赤鼻山南,山临侧江川。又东径西
郡南,郡治即西
县也。《晋书地
记》以为弦
国也。江之右岸有鄂县故城,旧樊楚地,《世本》称熊渠封其中
红为鄂王。《晋太康地记》以为东鄂矣。《九州记》曰:鄂,今武昌也。孙权以魏黄初元年,自公安徒此,改曰武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