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,神理谓何?”
友恭者,本李彦威也。寿州人,客汴州。殖财任侠,全忠爱而子畜之。领长剑 都,积功,表为检校尚书左仆射。乾宁中,授汝州刺史,检校司空。杨行密侵鄂州, 友恭将兵万馀援杜洪,至江州,还攻黄州,入之,获行密将,俘斩万计。又袭安州, 杀守将。迁颍州刺史、感化军节度留后。帝东迁,为左龙武统军,贬崖州司户参军。 临刑曰:“温杀我,当亦灭族!”又语张廷范曰:“公行及此”云。
赞曰:木将坏,虫实生之;国将亡,妖实产之。故三宰啸凶牝夺辰,林甫将蕃 黄屋奔,鬼质败谋兴元蹙,崔、柳倒持李宗覆。呜呼,有国家者,可不戒哉!
部分译文
李义府,瀛州饶阳人,其祖父曾任射洪丞,因而客居永泰。贞观年间,李大亮巡察剑南,上表称李义府有才,对策时中选,补为门下省典仪。刘洎、马周也推荐他,太宗召见后转任监察御史,诏令侍晋王。后来晋王立为太子,任李义府为舍人、崇贤馆直学士,与司议郎来济都以文笔著称,当时称之为“来、李”义府曾献《承华箴》,文末说:“阿谀谗媚实不少,奸邪巧饰有多方,萌芽不彻底铲除,危害必严重显著。”其时,李义府正在巴结奉承太子,而文章却像是耿直坦荡的人。太子上表夸奖,得皇帝优诏赐帛。
高宗即位,升李义府为中书舍人、兼修国史,进弘文馆学士。长孙无忌厌恶其人品,上奏斥他为壁州司马,诏书还未下发,义府知道后,与舍人王德俭商议对策。王德俭,是许敬宗的外甥,颈上长个瘤,但人很聪明,善于看风使舵,乃对义府说“:武昭仪现在正得宠,皇上想立她为皇后,又害怕宰相们否定,所以还没有正式提出。君如果在这事上提出建议,推助一把,定能转祸为福。”于是李义府就替代王德俭值夜,趁机叩门上表,要求废王皇后而立昭仪为后。皇帝很高兴,召见义府与他谈话,又赐珍珠一斗,停发要他出京任司马的诏书,留下复为侍。
武则天已立为皇后后,李义府、许敬宗、王德俭及御史大夫崔义玄、中丞袁公瑜、大理正侯善业互相吹捧,在私心干坏事上推波助澜。诛杀贬弃赤诚忠耿之臣,因此武后得以称心如意地制造夺取威势权柄,天子也只得俯首听命。
李义府看上去随和有礼,与人谈话,总是和言悦色,但心里却阴险偏狭,嫉妒记仇。凡是冒犯了他、不中他的意的人,都要设法中伤陷害,当时人称他为“笑中刀”又因为他表面柔顺实质害人而称他为“人猫”
永徽六年(655),委任为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三品,封广平县男,又兼太子右庶子,爵为侯。有个洛州女子淳于犯了奸淫罪,关在大理狱中。李义府听说她很美,暗嘱大理丞毕正义枉法释放,娶为己妾,正卿段宝玄将这事报告了皇帝,诏令给事中刘仁轨、侍御史张伦复审此案,李义府怕毕正义供出实情,竟逼令毕正义在狱中自缢以断绝实证。侍御史王义方在廷上检举,李义府均不承认,经三次叱责,才不得不退出。王义方一条条陈述李义府的罪恶,但皇帝因他助立武后的事心中感激他,所以宽赦不追究。
为压制王义方,将他逐出。不久,进李义府为中书令、检校御史大夫,加太子宾客,改封河间郡公,诏许建造私宅。义府的儿子们即使还在襁褓中的,都补为清官。
当初,杜正伦为黄门侍郎,李义府不过是个典仪。及至一同辅政,杜正伦自恃先进瞧不起李义府,秘密与中书侍郎李友益商议设法除去义府,事情泄露,反被李义府诬告,两人在皇帝面前争论。
皇帝将两人都贬谪出京:杜正伦任横州刺史,李义府任普州刺史,将李友益流放峰州。第二年,召回李义府任为吏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。因母丧而免,另又夺丧起用为司列太常伯、同东西台三品。
改葬其先人于永康陵侧,役使县里的人及牛车运土筑坟,来干活的民工征调自七个县,高陵县令竟劳累而死。公卿们争赠奠仪。入葬日,诏令御史前往哭吊。
送车及从骑相连,奠帐帷绶等物自灞桥连三原七十里不断,柩车及草人等的规格僭越侈大,人臣送葬之盛礼没有谁能比得上。殷王出京师去所封藩,义府又兼府长史,渐升为右相。
李义府地位显赫了,自称是出身赵郡,就与各李姓人叙起辈份来,那些好巴结想借此进身的人往往尊李义府为父兄辈。给事中李崇德自称与义府是同宗。
至义府被贬普州时,又亟亟地否认与他同宗。义府记恨在心,到他再次当权时,就罗致其罪名,将李崇德投入牢狱,最后李崇德在狱中自杀。贞观年间,高士廉、韦挺、岑文本、令狐德。。修《氏族志》,对每一个的升降褒贬,天下人均认可其判断,于是各州收藏副本作为永久之式。
而许敬宗提出该《氏族志》没有载入武后家族,李义府也因此志中没记入他的先世而不满,奏请重新删正。于是委任孔志约、杨仁卿、史玄道、吕才等人修订,凡是在唐任官至五品的都升为“士”,兵卒因立功而升官的也都入册,改书名为《姓氏录》,望族缙绅们都鄙弃耻笑,称改后的《姓氏录》为“勋格”李义府奏请将以前的《氏族志》全部收回烧毁。自从魏太和年间确定望族,七姓子孙互为婚姻,后来虽说有些渐衰,但依旧相互以身份门第自豪。李义府替儿子向他们求婚而不得,于是奏请禁止所有门阀等第界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