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开平元年四月,始置建昌院,以博王友文判院事,以太祖在籓时,四镇所 兵车赋税、诸
课利,
旧簿籍而主之。其年五月,中书门下奏请以判建昌院事为 建昌
使,仍以东京太祖潜龙旧宅为
也。二年二月,以侍中案:原本有阙文,据 《五代会要》,以侍中韩建判建昌
事。
周显德六年六月,命司徒平章事范质、礼尚书平章事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。
──右御史台
开运二年八月,敕:“御史台准前朝故事,以郎中、员外郎一人兼侍御史知杂 事,近年停罢,独委年御史知杂。振举之间,纪纲未峻,宜遵旧事,庶叶通规。 宜却于郎署中选清慎
者,兼侍御史知杂事。”
至梁开平元年五月,改枢密院为崇政院,始命敬翔为院使,仍置判官一人,自 后改置副使一人。二年十一月,置崇政院直学士二员,选有政术文学者为之,其后 又改为直崇政院。
昔唐朝择中官一人为枢密使,以纳帝命。《职官分纪》:唐枢密使与两军中 尉谓之“四贵”,天祐元年废。项安世《家说》:唐于政事堂后列五房,有枢密房, 以主曹务。则枢密之任,宰相主之,未始他付,其后
任宦人,始以枢密归之内侍。
奏官见大夫中丞,如胥吏见长官 之礼。及梁氏将革命,本朝微弱,诸籓据,人主大臣姑息邸吏,时中丞上事,邸 吏虽至,皆于客次传语,竟不相见。自经兵
,便以为常。”文纪令台吏谕以旧仪 相见,据案端简,通名赞拜。邸吏辈既
,怒不自胜,相率于阁门求见,腾
喧诉。 明宗谓赵凤曰;“
奏官比外何官?”凤对曰:“府县发递祗候之
也。”明宗曰; “乃吏役耳,安得慢吾法官。”乃下此诏。
判建昌事。至十月,以尚书兵
侍 郎李皎为建昌
副使。三年九月,以门下侍郎平章事薛贻矩兼延资库使,判建昌
事。至四年十二月,以李振为建昌
副使。乾化二年五月,以门下侍郎平章事于兢 兼延资库使,判建昌
事。其年六月,废建昌
,以河南尹魏王张宗奭为国计使, 凡天下金谷兵戎旧隶建昌
者悉主之。至后唐同光四年二月,以吏
尚书李琪为国 计使。自后废其名额不置。
梁开平三年正月,改思政殿为金銮殿,至乾化元年五月,置大学士一员,始命 崇政院使敬翔为之。前朝因金峦坡以为门名,与翰林院相接,故为学士者称“金峦” 焉。梁氏因之以为殿名,仍改“峦”为“銮”,从名也。大学士与三馆大学士同。 《青箱杂记》:梁祖都汴,庶事草创,贞明中,始于今右长庆门东北,创小屋数十 间为
后唐同光元年十月,崇政院依旧为枢密院,命宰臣郭崇韬兼枢密使,亦置直院 一人。
晋天福五年二月,以御史中丞为清望正四品。《唐典》,御史中丞正五品上, 今升之。三年三月壬戌,御史台奏:“
《六典》,侍御史掌纠举百僚,推鞫狱讼, 居上者判台,知公廨杂事,次和西推、赃赎、三司受事,次知东推、理匦。”敕宜 依旧制。遂以驾
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刘皞为河南少尹,自是无省郎知杂者。
晋天福四年四月,以枢密副使张从恩为宣徽使,权废枢密院故也。先是,晋祖 以宰臣桑维翰兼枢密使,恳求免职,只在中书,遂以宣徽使刘让代之,每有奏议, 多不称旨。其后
让丁忧,乃以枢密印付中书门下,故有是厘改也。
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,以左监门卫将军、判内侍省李绍宏兼内勾,凡天下钱谷 簿书,悉委裁遣。自是州县供帐繁费,议者非之。又内勾之名,人以为不祥之言。 二年正月,敕盐铁、度支、三司,凡关钱
,并委租庸使
辖,踵梁之旧制也。 天成元年四月,诏废租庸院,依旧为盐铁、
、度支三司,委宰臣一人专判。长 兴元年八月,以许州节度张延朗行工
尚书,充三司使,班在宣徽使之下。三司置 使,自延朗始也。唐朝已来,
、度支掌泉货,盐铁时置使名,
、度支则尚 书省本司郎中、侍郎判其事。天宝中,杨慎矜、王鉷、杨国忠继以聚货之术,媚上 受
,然皆守
、度支本官,别带使额,亦无所改作。下及刘晏、第五琦亦如旧 制。自后亦以宰臣各判一司,不置使额。乾符后,天下兵兴,随
置租庸使以主调 发,兵罢则停。梁时乃置租庸使,专天下泉货。庄宗中兴,秉政者不娴典故,踵梁 朝故事,复置租庸使,以魏博故吏孔谦专使务。敛怨于天下,斫丧王室者,实租庸 之弊故也。洎明宗嗣位,思革其弊,未及下车,乃诏削除使名,但命重臣一人判其 事,曰判三司。至是,延朗自许州
再掌国计,白于枢密使,请置三司名。宣下中 书议其事。宰臣以旧制覆奏,授延朗特
、行工
尚书,充诸
盐铁、转运等使, 兼判
、度支事,从旧制也。明宗不从,竟以三司使为名焉。
开运元年六月,敕依旧置枢密院,以宰臣桑维翰兼枢密使,从中书门下奏请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