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物, 食口衣身, 何足剧乎? 但患富者无知止之心, 贵者有无限之用耳。 岂可以一蹶之故, 而终身不行, 以桀纣之虐, 思乎无主也。 夫言主事弥张, 赋敛之重于住古, 民力之疲于末务, 饥寒所缘, 以讥之可也。 而言有役有赋, 使国乱者, 请问唐虞升平之世, 三代有道之时, 为无赋役以相供奉, 元首股肱, 躬耕以自给邪? 鲍生乃唯知饥寒并至, 莫能固穷, 独不知衣食并足, 而民知荣辱乎! ”
鲍生曰:“王者临深履尾, 不足喻危, 假寐待旦, 日昃旰食, 将何为惧祸及也? ”抱朴子难曰:“审能如此, 乃圣主也。 王者所病, 在乎骄奢, 贤者不用, 用者不贤, 夏癸指天日以自喻, 秦始忧万世之同谥, 故致倾亡, 取笑将来。 若能惧危夕惕, 广纳规谏, 询草刍尧以待听, 养黄发以乞言, 何忧机事之有违, 何患百揆之不康。 夫战兢则彝伦叙, 怠荒则奸宄作, 况无君, 能无乱乎? ”
鲍生曰:“王者钦想奇瑞, 引诱幽荒, 欲以崇德迈威, 厌耀未服, 白雉玉环, 何益齐民乎? ”抱朴子诘曰:“夫王者德及天则有天瑞, 德及地则有地应。 若乃景星摛光, 以佐望舒之耀;冠日含辨, 以表羲和之晷。 灵禽嗈喈于阿阁, 金象焜晃乎清沼, 此岂卑辞所致, 厚币所诱哉! 王莽奸猾, 包藏祸心, 文致太平, 诳眩朝野, 贶遗外域, 使送瑞物, 岂可以此谓古皆然乎? 夫见盈丈之尾, 则知非咫尺之躯;睹寻仞之牙, 则知非肤寸之口。 故王母之遣使, 明其玄化通灵, 无远不怀也;越裳之重译, 足知惠沾殊方, 泽被无外也。 夫绝域不可以力服, 蛮貊不可以威摄, 自非至治, 焉能然哉! 何者鲍生谓为不用? 夫周室非乏玉而须王母之环以为富也, 非俭膳而渴越裳之雉以充庖也, 所以贵之者, 诚以斯物为太平。 则上无苛虐之政, 下无失所之人, 蜎飞蠕动, 咸得其欢, 有国之美, 孰多于斯! 而云不用, 无益于齐民。 源远体大, 固未易见, 鲍生之言, 不亦宜乎? ”
鲍生曰:“人君恐奸衅之不虞, 故严城以备之也。” 抱朴子诘曰:“侯王设险, 大易所贵, 不审严城, 何讥焉尔。 夫两仪肇辟, 万物化生, 则邪正存焉尔。 夫圣人知凶丑之自然, 下愚之难移, 犹春阳之不能荣枯朽, 炎景之不能铄金石, 冶容慢藏, 诲淫召盗, 故取法乎习坎, 备豫于未萌。 重门有击柝之敬, 治戎遏暴客之变, 而欲除之, 其理何居? 兕之角也, 凤之距也。 天实假之, 何必日用哉! 蜂虿挟毒以卫身, 智禽衔芦以捍网, 獾曲其穴, 以备径至之锋, 水牛结阵, 以却虎豹之暴, 而鲍生欲弃甲胄以遏利刃, 堕城池以止冲锋, 若令甲胄既捐而利刃不住, 城池既坏而冲锋犹集, 公输、墨翟, 犹不自全, 不审吾生, 计将安出乎? ”
或曰:“苟夫可欲之物, 虽无城池之固, 敌亦不来者也。” 抱朴子答曰:“夫可欲之物, 何必金玉, 锥刀之末, 愚民竞焉。 越人之大战, 由乎蚺蛇之不钧;吴楚之交兵, 起乎一株之桑叶。 饥荒之世, 人人相食, 素手裸跣(下有脱文)。 远则甫侯子羔, 近则于公释之, 控情审罚, 剖毫析芒。 受戮者吞声而歌德, 则劓者没齿无怨言, 此皆非无君之时也。 昔有鳏在下而四岳不蔽, 明扬仄陋而元凯毕举, 或投屠刀而排金门, 或释版筑而蹑玉堂, 或委刍豢而登卿相, 或自亡命而为上将, 伯柳达雠人, 解狐荐怨家, 方回叩头以致士, 禽息碎首以推贤, 敢问于时, 有君否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