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曰:“先生欲急贡举之法, 但禁锢之罪, 苛而且重, 惧者甚众。 夫急辔繁策, 伯乐所不为;密防峻法, 德政之所耻。”
抱朴子曰:“夫骨填肉补之药, 长于养体益寿, 而不可以救日曷溺之急也。 务宽含垢之政, 可以莅敦御朴, 而不可以拯衰弊之变也。 虎狼见逼, 不挥戈奋剑, 而弹琴咏诗, 吾未见其身可保也。 燎火及室, 不奔走灌注, 而揖让盘旋, 吾未见其焚之自息也。 今与知欲卖策者论此, 是与跖议捕盗也。”
抱朴子曰:“今普天一统, 九垓同风, 王制政令, 诚宜齐一。 夫衡量小器, 犹不可使往往有异, 况人士之格, 而可叁差而无检乎? 江表虽远, 密迩海隅, 然染道化, 率礼教, 亦既千余载矣。 往虽暂隔, 不盈百年, 而儒学之事, 亦不偏废也。 惟以其土宇褊于中州, 故人士之数, 不得钧其多少耳。 及其德行才学之高者, 子游仲任之徒, 亦未谢上国也。
昔吴土初附, 其贡士见偃以不试。 今太平已近四十年矣, 犹复不试, 所以使东南儒业衰于在昔也。 此乃见同于左衽之类, 非所以别之也。 且夫君子犹爱人以礼, 况为其恺悌之父母邪! 法有招患, 令有损化, 其此之谓也。 今贡士无复试者, 则必皆修饰驰逐, 以竞虚名, 谁肯复开卷受书哉? 所谓饶之适足以败之者也。
“自有天性好古, 心悦艺文。 学不为禄, 味道忘贫, 若法高卿周生烈者。 学精不仕(疑有脱文)徇乎荣利者, 万之一耳。 至于甯越倪宽黄霸之徒, 所以强自笃励于典籍者, 非天性也, 皆由患苦困瘁, 欲以经术自拔耳。 向使非汉武之世, 则朱买臣严助之属, 亦未必读书也。 今若取富贵之道, 幸有易于学者, 而复素无自然之好, 岂肯复空自勤苦, 执洒埽为诸生, 远行寻师问道者乎?
兵兴之世, 武贵文寝, 俗人视儒士如仆虏, 见经诰如芥壤者, 何哉? 由于声名背乎此也。 夫不用譬犹售章甫于夷越, 徇髯蛇于华夏矣。 今若遐迩一例, 明考课试, 则必多负笈千里, 以寻师友, 转其礼赂之费, 以买记籍者, 不俟终日矣。”
抱朴子曰:才学之士堪秀孝者, 已不可多得矣。 就令其人若桓灵之世, 举吏不先以财货, 便安台阁主者, 则虽诸经兼本解, 于问无不对, 犹见诬枉, 使不得过矣。 常追恨于时执事, 不重为之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