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佛牙舍
七、〈夌〉迦山与那罗稽罗洲
王侧建大厨,日营万八千僧
。
时既至,僧徒持钵受馔,既得
已,各还其居。自佛教
被,建斯供养,
孙承统,继业至今。十数年来,国中政
,未有定主,乃废斯业。
僧伽罗国先时惟宗祀。佛去世后第一百年,无忧王弟
醯因陁罗舍离
,志求圣果,得六神通,
八解脱,足步虚空,来游此国,弘宣正法,
布遗教。自兹已降,风俗淳信。伽蓝数百所,僧徒二万余人,遵行大乘上座
法。佛教至后二百余年,各擅专门,分成二
:一曰
诃毗诃罗住
,斥大乘,习小教。二曰阿跋耶祇厘住
,学兼二乘,弘演三藏。僧徒乃戒行贞洁,定慧凝明,仪范可师,济济如也。
国东南隅有〈夌〉(勒邓反。)迦山,岩谷幽峻,神鬼游舍,在昔如来于此说《〈
夌〉迦经》。(旧曰楞伽经,讹也。)
三、佛教二
佛牙舍侧有小
舍,亦以众宝而为莹饰。中有金佛像,此国先王等
而铸,
髻则贵宝饰焉。其后有盗,伺
窃取,而重门周槛,卫守清切。盗乃凿通孔
,
舍而
之,遂
取宝,像渐
远。其盗既不果求,退而叹曰:“如来在昔修菩萨行,起广大心,发弘誓愿,上自
命,下至国城,悲愍四生,周给一切。今者,如何遗像吝宝?静言于此,不明昔行。”佛乃俯首而授宝焉。是盗得已,寻持货卖,人或见者,咸谓之曰:“此宝乃先王金佛像
髻宝也,尔从何获,来此鬻卖?”遂擒以白王。王问所从得,盗曰:“佛自与我,我非盗也。”王以为不诚,命使观验,像犹俯首。王睹圣灵,信心淳固,不罪其人,重赎其宝,庄严像髻,重置
焉。像因俯首,以至于今。
命。”罗刹女知诱惑之不遂也,凌虚而去,至僧伽罗家,谓其父僧伽曰:“我是某国王女,僧伽娶我为妻,生一矣,赍持宝货,来还乡国。泛海遭风,舟楫漂没,惟我
母及僧伽罗,仅而获济。山川
阻,冻馁艰辛,一言忤意,遂见弃遗,詈言不逊,骂为罗刹。归则家国辽远,止则孤遗羁旅。
退无依,敢陈情事。”僧伽曰:“诚如所言,宜时即
室。”居未久,僧伽罗至。父谓之曰:“何重财宝,而轻妻
?”僧伽罗曰:“此罗刹女也。”则以先事
白父母,而亲宗戚属咸事驱逐。时罗刹女遂以诉王,王
罪僧伽罗。僧伽罗曰:“罗刹之女,情多妖惑。”王以为不诚也,而情悦其淑
,谓僧伽罗曰:“必弃此女,今留后
。”僧伽罗曰:“恐为灾祸。斯既罗刹,
唯血
。”王不听僧伽罗之言,遂纳为妻。其后夜分,飞还宝渚,召余五百罗刹鬼女共至王
,以毒咒术残害
中,凡诸人畜,
饮血,持其余尸,还归宝渚。旦日群臣朝集,王门闭而不开,候听久之,不闻人语。于是排其
,辟其门,相从趋讲,遂至
,阒其无人,惟有骸骨。群官僚佐相顾失图,悲号恸哭,莫测祸源。僧伽罗
告始末,臣庶信然,祸自招矣。于是国辅、老臣、群官、宿将,历问明德,推据崇
,咸仰僧伽罗之福智也,乃相议曰:“夫君人者,岂苟且哉?先资福智,次
明哲,非福智无以享宝位,非明哲何以理机务?僧伽罗者,斯其人矣。梦察祸机,
应天
,忠以谏主,智足谋
。历运在兹,惟新成咏。”众庶乐推,尊立为王。僧伽罗辞不获免,允执其中,恭揖群官,遂即王位。于是沿革前弊,表式贤良。乃下令曰:“吾先商侣在罗刹国,死生莫测,善恶不分。今将救难,宜整兵甲,拯危恤患,国之福也;收珍藏宝,国之利也。”于是治兵,浮海而往。时铁城上凶幢遂动,诸罗刹女睹而惶怖,便纵妖媚,
迎诱诳。王素知其诈,令诸兵士
诵神咒,
奋武威。诸罗刹女蹎坠退败,或逃隐孤岛,或沈溺洪
。于是毁铁城,破铁牢,救得商人,多获珍宝。招募黎庶,迁居宝洲,建都筑邑,遂有国焉。因以王名而为国号。僧伽罗者,即释迦如来本生之事也。
六、斋僧及采宝
王侧有佛牙
舍,
数百尺,莹以珍珠,饰之奇宝。
舍上建表
,置钵昙
罗伽大宝,宝光赫奕联晖,照曜昼夜,远望烂若明星。王以佛牙日三
洗,香
香末,或濯或焚,务极珍奇,式修供养。
那罗稽罗洲西浮海数千里,孤岛东崖有石佛像,百余尺,东面坐,以月
珠为
髻。月将回照,
即悬
,滂霈崖岭,临注谿壑。时有商侣,遭风飘狼,随波泛滥,遂至孤岛。海咸不可以饮,渴乏者久之。是时月十五日也,像
,众皆获济。以为至诚所
,灵圣拯之,于即留停,遂经数日。每月隐
岩,其
不
。时商主曰:“未必为济我曹而
也。尝闻月
珠月光照即
注耳,将非佛像
上有此宝耶?”遂登崖
国滨海隅,地产珍宝,王亲祠祭,神呈奇货。都人士,往来求采,称其福报,所获不同。随得珠玑,赋税有科。
国南浮海数千里,至那罗稽罗洲。洲人卑小,长余三尺,人鸟喙。既无谷稼,唯
椰
。
五、俯首佛像传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