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庆桂闻之,伏地奏曰:“南人狡甚,
造遥言,主公误听,我国危矣。臣不惜一死,祈主公将国舅追回,休使代康元帅之任。”突厥曰:“康和阿七年无成功,又削了几
城池,其才亦可见矣。国舅之才,不亚康和阿!”苏相又泣奏
:“不用贤则亡,削何可得与。雅福小有才,未闻君
之大
,何堪重任哉!”突厥大怒
:“屡次游说!”即命将庆桂下狱。退至后
,雅丹娘娘迎奏曰:“苏庆桂历相多年,有欺君之事否?”突厥曰:“无也。”娘娘曰:“庆桂作卑官时,有
民之案否?”突厥曰:“无也。”娘娘又曰:“庆桂家中有厚积否?”突厥曰:“无也。”娘娘曰:“然则庆桂,社稷臣也,何以下狱?”突厥曰:“抗朕之命,阻国舅之功,故尔下狱。”娘娘又曰:“国舅之才,不及康和阿远矣。妾所以劝主公罢和阿之职,亦以符瑞、谣言之故耳。妾妃已命国舅往金
关,遣木萁往征木兰。若木兰果死木萁之手,则符瑞、谣言皆真。若木兰不死,则符瑞、谣言皆唐人
造之词。苏庆桂不但无罪,而且有功,康和阿仍当用之。主公今日以一时之怒,轻折二位
肱,国之不祥,莫大于斯。”突厥大惊
:“微娘娘之言,孤才不及此。”即命内侍敕书赦庆桂
狱,赐以千金,仍居相位。要知后事,下文分解。
镇上番民齐往观之,沉石碣于中,不令木兰得知。木兰风闻其事,召
麻问之,
麻隐而不言。是夜,木兰同
麻饮酒,
麻见妹
与木兰十分相敬,微微叹息。因说
:“将军日后
征,遇木萁千万记之。”木兰再问石碣之文,
麻方以实告。木兰见
麻有受重之意,使附耳轻言如此如此,许以千金为谢,
麻应允,即从偏路来至番都,到
传说南屏山天降符瑞,并十二字篆文,互相传说。又于各路布散谣言
:“唐人保康和阿为番主,康和阿许为内应。”如此二日,连夜逃回五狼。
无不从。”木兰:“他要
营,仍然持斋念佛,须待
戈平息,同我回家,见了公婆之面,然后成婚。”黄成退
,向阿珍说
木兰之语,
阿珍大喜
:“此乃
之本心也。”黄成又
营来说
:“今日方能贺喜得成也。”木兰再不能推辞,听
麻择日送亲
营。木兰无事时,与
阿珍讲解经义,相得甚
。
却说番主突厥因失了界牌关,并宛邱、红罗二城,又失了兄弟颉和,并数员上将,日夜忧疑。一日,近臣将南屏山之事奏知,突厥猜疑不安。次日升帐,文武毕集,突厥曰:“康元帅与唐兵相拒,今已七年,而唐兵不退,我国难安。孤另调一将,往代康和阿,卿等何人可往?”左庶长苏庆桂上帐奏曰:“胜负兵家之常,以臣愚见,元帅虽
兵不动,其得有五。”突厥曰:“卿试言之。”苏庆桂曰:“唐兵利在速战,元帅以逸待劳,俟彼军心怠慢,而后攻其不备,一得也。唐主向日,八年之间扫清天下。今尉迟恭来此七载矣,费尽无限钱粮,他自君臣
责,二得也。倘天雨连绵不已,军需不敷,或久旱无收,唐兵必然引退。那时乘势攻之,若破竹然,三得也。再过数年,唐营将老兵衰,战则易克,四得也。兵久不回,谁无父母?谁无兄弟?谁无妻
?久暴沙场,难乎为情,心生怨慕,军心易慢。主帅必济之以威,我主再以恩义收之,五得也。”突厥听了苏庆桂一片言语,默默回
。脱桑、帖罕二臣
奏曰:“主上奈何听了苏庆桂一片游辞,就罢了主意?”突厥曰:“苏相条呈得失,诸卿之才又皆不及康和阿,南屏符瑞之事,又不知是真是假。”二臣奏曰:“康利乃庆桂之婿,故苏相力为保全。主公何不暗暗差人,往南屏细探虚实。”突厥大喜,即差人扮作乡民,往南屏山探听。使者往返旬日,回报
:“先是南屏夜有火光冲天,如此二月有余,日间视之,并无形迹。土民恐山上有宝,掘土寻之,得石碣赤书篆文十二字,如所说皆同。又于各路打听得尉迟恭
得康元帅为番主,康元帅许为内应。”突厥听了此信,大惊
:“怪
唐人捉去四将,只放康利一人回营。康和阿果如此,吾国危矣!”雅丹娘娘亦奏曰:“妾妃每见康和阿静默寡言,又龙行虎步,有人君气度,主公不可不防之。”突厥即命国舅雅福,持手诏往召康和阿回国。
自此南屏山,夜夜有火光
现。日间人往视之,又不见有形迹。如此二月有余。一日,山民于山
土中得一石碣,上有朱书篆文。其词曰:
木萁来,木兰死。康得阿,为番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