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镐为祝贺使臣,秘密嘱咐他:“见机行事,务必求得他们对王世子册立之事的谅解。”
闵台镐率众抵达大清国,祝贺任务一结束,就试探性的对接待大臣说道:“我国不久后将派王世子册封奏请使前来,到时候,说不定下官又会再度来此。”
清国接待大臣官惊讶道:“贵国已经内定了王世子,为何还要再册立王世子?”
“之前册立的王世子是宫女所生的完和君,现在因为王后生了嫡王子,所以,想将王世子换成嫡王子。”
“那么完和君几岁,新生的嫡王子又几岁呢?”
“完和君8岁,嫡王子去年出生,还不到两岁。”
清国大臣责问道:“按照大清国的规矩,一般是册封长子为皇太子;贵国是要把长子放在一边,立次子为王世子吗?”
“这个…因为一个是庶子,另一个是嫡子,身分不同。”
“不论是庶子或是嫡子,不都是朝鲜国王的儿子吗?以我看来,要换年纪小的人做王世子,恐怕很难取得我朝的谅解。”
闵台镐听了这话大为惊慌,赶紧闭嘴不再提这件事了。但是,闵台镐回国后发现,闵妃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王子拓册立为王世子。
“启禀娘娘,大清国对册立嫡王子为王世子一事颇有微词,现在应尽快派遣特使抵达大清国,求其谅解才是。这可是件大事!”
闵妃问道:“那么,应该派谁去才好呢?”
“启禀娘娘,臣认为,应该要派遣元老级的特使,郑重请求大清国的谅解。”
闵妃将领议政李儒元等元老大臣召入宫中商议此事,虽然一致认为派遣特别奏请使到大清国是唯一的解决办法,但是对于能否获得大清国的谅解,人人都在心中打鼓。
领议政李儒元突然说道:“启禀王上,我们与其派特使请求大清国谅解,不如找一个外国使臣先向大清国求得谅解,然后再派出特使,效果应该会更好。”
高宗与闵妃相对点头:“嗯,是个好办法,先找一个第三者打前阵,事情即便弄僵,也还有个余地可以转圜。但是,这个中间人要找谁呢?”
“回禀王上,日本国有使臣常驻大清国,而日本现在渴望与我国修好,我们不妨将这个任务托付给驻在大清国的日本使臣,他们定能竭尽全力达成此事,不知如何?”
“真是绝妙好计。”
是年9月,闵氏政府命禁卫大将赵宁夏致书森山茂,声言:朝鲜政府悉知贵国善邻之谊,朝廷拟欲差官渡海布此诚意,表示要为改善两国关系而尽力。同时表达了希望日本驻北京公使能影响清廷的意思。
日本使臣接受了朝鲜宫廷的拜托,但这只不过是骗得朝鲜政府对日本的好感而以。因为按照当时的政治情况,大清国在朝鲜问题上,是不会允许日本做仲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