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:“老
并无姓氏。”三人笑
:“宁有无姓氏之理?”老人
:“我记得在先朝,曾为谏官之职。自太宗雍熙年间,有西华山隐士陈
朝,赐以安车蒲辇,号希夷先生,复放还山。我那时就弃职,从希夷
山修养。奈生
雪,每值雪天,必
一游。先生遂赐黄犊与我为坐骑。从此不传姓名于世,只称黄犊客耳。昨因下雪,偶然
游至此,少憩于梅林之下,不意遇君三人。真吾夙缘之友也。”
二友闻之,都鼓掌大笑:“眉兄真仙才也。”
端如:“弟闻尊严大人回府,尚未即见,又闻兄曾到家去,前日方来墅中。因此吾同袁兄踏雪来访,以
离情。”
眉仙笑迎:“二兄好像孟浩然。”
樽前絮孰相亲。
端如:“孟浩然有两个?这也奇怪。”渐陆
:“若同昔日孟浩然,算这来竟是三个了。”各
笑不已。施礼毕坐定,眉仙
:“适见玉龙战败,鳞甲
飞,弟且以杯酒助兴,不意二兄到此,正好共一赏耳。”
野桥驴背诗成画,金帐羊羔酒。
歌毕曰:“我正好睡,不知何人大笑,将老惊醒?”回顾见三人风
潇洒,遂问
:“方才长啸者何人?”
送寒歌庆丰年瑞、端拟圆兵肇。
人醒短梦,寒尽不知年。
眉仙请题。端如:“就以红梅为题。”眉仙又请韵。渐陆指黄犊
:“即以
字为韵便了。”眉仙就随
:
光浮橘树清无价,冷灵台迥有神。
万条杨柳藏金缕,四望靡芜藉青茵。
三人惊骇,逐梅林,快快而归。二友各自回去。眉仙回到墅中,有白公差来家人,接眉仙到家去过年。眉仙遂同婉儿回去。未知此去何如,且听下回分解——
眉仙下驴鞠躬答:“适小生偶尔俚言,二友不觉失声大笑,将老丈惊醒,乞恕怒目。”老人
:“既是无意失声,也不计较,但君诗愿闻。”眉仙将前诗朗诵一遍。老人听了,忙下
来,挽住眉仙
:“君诗理通玄,乃词家大
也。请问乡贯姓名。”
大块何茫然,沧桑任变迁。
眉仙:“小生姓白名引,号眉仙。”老人又指二人问姓氏。眉仙
:“一姓袁名鸿,号渐陆;一姓方名侃,号端如。与小生俱本县人。”老人
:“此二友者,后君赖以左右者也。”眉他就问老人姓名。
才薄敢题冰桂句,空难买挂枝新。
徒怜一夜青山老,却笑千门白屋贫。
闭僵眠清誉远,钩-快读苦心真。
老人扶起:“我非仙也,有何指示。但遇我亦为有缘。白君既
诗,我以文词诰汝。”当今眉山苏
有云:“驾一叶之扁舟,挟飞仙以遨游。又贾狼仙云:‘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’至若‘凤凰台上忆
萧,羊
当年堕泪碑’…此数语者,虽云诗赋,实至言也。君宜终
佩服,后必有征。吾有一珊瑚鞭
,更以赠汝,日后自有用
。后会有期,吾将去矣。”眉仙拜受珊瑚鞭。二友正
拜求,只见老人就睡于
背上,那
飞奔而去,渐渐不见。
牧童睡起——,错认梅林
放
。
非夜平淮功已著,中宵诚哉兴龙新。
三人听到此际,都拜倒在地,曰:“原来是仙师。弟实获厥愆,望仙师恕之。但仙师必知过去未来,乞一指示,少豁愚蒙。”
那老人被笑声惊醒起来,抹伸腰作歌曰:
明日三人复骑驴往堡南看梅。只见一路冻雪,真万里琼瑶。前林有数百株梅,清香扑鼻,和雪皎洁。林
,又有数株红梅,灿灿如霞。忽见一老人,
黑布兜,
披鹤氅衣,腰下一片鹿
,以藤条系着,足穿草履,骑一只黄斑犊,犊角上挂着一条珊瑚鞭
,在那里打瞪。眉仙不知是甚人,恐惊醒他,都拨转驴儿,立于红梅
。二人
:“白兄诗才甚妙,久失请教。今对此景
,胡可不一咏乎?”
见雁尚怀持节使,笼鹅因忆写经人。
眉仙命移席于堂中,邀二人座,以红炉置几侧,肴
纷罗,觥筹
错。回顾
中,积雪
有尺余,那如意石上,积雪亦有尺余,丰隆突起,宛如一座玉山。四下有梅
数株,趁着寒威开得
莹傲
,馥郁清香。两旁石鼓墩上积雪已寒极冻结,
下玉
,如冰
一般。眉仙
:“今日此叙,不为大举之乐不足以畅幽情。”婉儿方
烛,命携雪鼓墩置堂中,以酒杯盛油,浮以灯草燃着,从旁隙
纳
。那雪被火光照耀,四面明彻,犹如
晶一般。二友见之,都骇笑
:“白光真异人也。若此方不负赏雪之冤耳。”三人呼卢猜拳,开怀痛饮。至雪鼓中火炬将完,俱已大醉。
瘦画青林孤骛愁,残霞片片落枝。
写毕,不觉划然长啸一声,复援笔有所书,只听得园门犬吠,命婉儿开门去看。乃是方端如、袁渐陆,各骑着驴,
毡笠,
披狐裘,慢至堂前下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