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曰:
此皆近闻,录之终篇,其余仿此。
南中有烂脚丐者,卧于桥上,终日呼人替其脚。三日呼,无其人知。忽大笑,腾云而去,人以为李铁拐也。然其
脚者,谕言能为之
者,即度之也,但无人识。
又三日,鲁王设醮,有一尼怀胎求,而鲁王笑与之
。俄而腹痈
产,鲁王命居一室,忽产一
,王命育之,其夜
母皆不见。仅留二
字于
上。
八仙踪迹居岛蓬,会罢蟠桃过海东;大士不为扶山海,龙王安得就。
广中新造一寺,本寺僧建一石碑,书钟、王之名家字。一日寺僧
,令徒守之。忽一
士至其寺,就笔
写其碑。小徒不从,夺去其碑。
士即以笔染
写诗一首,其字
动如珠,今存焉。诗中有"自别岳
曾到此"之句,盖纯
所为也。
国朝时,忽有士卖木圈于市,其圈连环,并无刀斧痕迹。人皆奇之。有一书生悟曰:"神仙多戏术,今二圈连环,似一吕字,意老是吕
宾也。"
拜之求度。
士曰:"何故如此?"书生曰:"语圈中之意,知师为吕祖也。"
士曰:"后面之人叫我卖耳。"书生回
,不见
士。
自后八仙屡屡见人间,但凡人
多不识得者。彼亦必待有缘者而方度也。又将诸仙近事以及神通列述于后。
长安一人家,造酱一大缸,有毒蛇淹死其中,主人不知。忽有老者骑驴而过,直其家,打破酱缸而去,主人
视之,有毒蛇一条在内。大惊,奔往谢之,其老骑驴缓缓而行,主人力追不及。人以为张果老也。
之命是听。"
山东鲁王好,殿前有一大槐,已死数年,王
惜之,不忍代砍,一日斋僧、一
士后至,坐其树下。内臣持斋与之。
士从手上束以一黑
其
,内臣恶之。
士将树钻一孔,纳
其中,书以吕字于地而去。次日其树复生,枝叶皆茂盛如故。
二人齐,再至阵前,观音谓八仙、龙王曰:"天下无久争而不和之理,若必力争,两必有伤,自古如此。吾等见过玉帝,特为汝和解,须当皆听吾言。"龙王、八仙曰:"大士
得其平,无有不听。"观音问:"玉板何在?"龙王曰:"烧海之时,又被八仙夺去。"观音令八仙取玉板至。八片之中,选其至
无暇二片,付与龙王,以偿二
之命。且
之曰:"汝
为此而死,今已死之,不可复生矣,惟将二
偿汝,留之
中如见二
也。"龙王涕泣哽咽称谢。且禀曰:"此事从命矣,但龙
被
,何
安
?"大士默然,请之于老君、如来。二人曰:"前事
之当极,此事还要大士主张。"观音曰:"此亦不难。"乃向前将手指一伸,便
海中一挑,把那泰山挑起,放在原
,海中殿宇景
如故。众皆悦服称贺。老君、如来曰:"今日若非大士至此,吾二老全无主张矣。"于是二人领八仙、龙王至帝
谢罪。帝曰:"事如何
?"老君、如来曰:"大士将玉板二片以偿龙王二
之命,复整理山海如故,众皆悦服
。"玉帝关云一望,见泰山益
,东洋益
。乃大笑曰:"人言观音神通广大,至今果然。"乃召八仙、龙王曰:"汝等无故扰
乾坤,本当重罪;但看在老
、老佛分上,并皆从宽,龙王罚俸一年,八仙嫡降一等,俱限一年满足复常。"八仙、龙王谢罪,帝即命四将班师。老君三人辞别玉帝而
。龙王、八仙在外拜谢。三人乃一齐辞别,驾云各在本
而去。自此天渊迥别,天下太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