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番外小说网 > 佛说四十二章经 > 教诲无差(2/3)

教诲无差(2/3)

刚才大家都答得很对,佛法都是觉悟的法,所以对佛没有什么怀疑的,我们都应该去依教奉行。我们从佛这开始依教奉行,然后逐渐地扩大,扩大到师父那,扩大到友那,扩大到所有人那,最后我们都要不去分别。这样慢慢养成那个好的习惯,我们就会在生死河上站住脚,而不让生死河把你冲跑了;要不你就随着生灭越跑越远,越跑越厉害。

一会儿,回寮房去了,谁可能一下碰着他,引起烦恼了,这非生气不可。因为啥呢?并不是因为谁碰了他一下而生气,他心里搞了一个贪便宜的心,下了一个生气的。因为贪便宜就要吃亏嘛,他下一个生灭的下一个烦恼的,到时候那个烦恼非起来不可。就算没人碰他,它自己也得起来,何况借因缘,所以非得生气不可。什么原因生气?就是你平时没有摄住心,有分别心,所以烦恼是这么起来的,是你没有控制这个生死的河

过去,佛教在印度掌握了整个印度的命脉问题,国王也信佛,人民都信佛。它那个那烂陀寺住的僧人有多少呢?就是玄奘法师去的时候,它那时候有多少人?那一个寺院有一万人。原先我寻思有千八百人就算不错了,那个那烂陀寺有一万人,你说这个寺院得多大?我原先还有个想法,说将来发愿建个大的场,有上千人的场。这一看,和人家没法比,人家那场有一万人,你看人家心量有多大。

无量功德,那个经没有大功德。实际上都是你自己在分别,功德在于你是否清净,是否能控制你的妄想。你老去分别,分别来分别去,最后不但没有得到佛法的真实意义,反而离了生死这条路越走越远,而且越来越堕落,所以说,不能分别。就是对铜像、泥像、纸像,我们都不能分别,好坏也不能分别,走路也不能分别,什么都不能分别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去想法了脱生死。

有的人不是“这个来了,我就使劲多要一。”吃完了以后,心里就不舒服,总觉得欠别人什么似的。你看我占了便宜了,他生起的那个乐是占便宜的那个乐,实际上心里是一惭愧,它不会长久的,最后慢慢就会起烦恼,一会儿就惹事了。因为他想占别人便宜,贪着这个“生”就必然有个“灭”跟着他。

佛的讲法有权法和实法这两,权实是不二的。权教就是方便说,方便说是说什么呢?是显示实教的。权教是为显

你要是不分别,你好长时间都不知是什么味,所以你要是不瞅它一,你都不知这个东西打过来了,也不知有没有这个味。所以说,味是哪来的呢?由分别心来的。有了分别心,就没有清净心了,所以这个就不能成为了;如果没有分别心,就像一样,中边皆甜。

我们应该知,什么是甜?就是我们的清净心。不分别就会有清净心,所以你吃什么都甜,你吃糠咽菜,甚至不吃饭都甜,喝都甜。说:“今天我饿了,吃饭时没给我打,但我没起分别,也没起嗔恨心。”你看看,你这一天虽然肚饿,但心里很清净,很自在,它也甜。

那个时候主要是辩论,一个是和外辩论,另外就是这个大小乘辩论。小乘说没有大乘,最后玄奘法师以大乘来驳斥小乘。玄奘法师倒不是批评小乘不对,而是显示大乘,确实存在大乘问题。实际上,大小二乘都是一乘,都是为了显示实相而说的,观机逗教嘛。所以我们不应该分别,有了分别就不是佛的真正弟了。

所以佛就比喻,就像一样“中边皆甜”中间和边都甜。只要你不分别,中边都甜;你要是分别,那中边甜不甜呢?它就不甜了,哪都不甜。你看我们过斋也是这样,我跟大家讲过,打了,如果你不瞅这个馒和菜,你就不知这个菜是什么味、馒什么味。当你瞅着这个馒、瞅着这个菜打到钵里,那气味上就里去了,一会儿你就闻到味了,鼻上就知这个馒是什么味、菜是什么味。

宣化上人在洛杉矶曾对泰国比丘说:“佛法没有大乘和小乘这么多分别。”过去在印度也是这样,后来就现了小乘不承认大乘,大乘批评小乘的现象,最后佛法就在印度灭掉了,就是这么灭掉的,就因为互相在内斗争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空赋倾城色(NP)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(1V2)失败者(np)星际入侵(np)魔头的命根 (双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