曰:“已矣乎!吾未见好德如好
者也。”好,去声。已矣乎,叹其终不得而见也。
曰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苏氏曰:“人之所履者,容足之外,皆为无用之地,而不可废也。故虑不在千里之外,则患在几席之下矣。”
曰:“臧文仲其窃位者与?知柳下惠之贤,而不与立也。”者与之与,平声。窃位,言不称其位而有愧于心,如盗得而
据之也。柳下惠,鲁大夫展获,字禽,
邑柳下,谥曰惠。与立,谓与之并立于朝。范氏曰:“臧文仲为政于鲁,若不知贤,是不明也;知而不举,是蔽贤也。不明之罪小,蔽贤之罪大。故孔
以为不仁,又以为窃位。”
三代迭用之,夏以寅为人正,商以丑为地正,周以为天正也。然时以作事,则岁月自当以人为纪。故孔
尝曰“吾得夏时焉”而说者以为谓夏小正之属。盖取其时之正与其令之善,而于此又以告颜
也。乘殷之辂,辂,音路,亦作路。商辂,木辂也。辂者,大车之名。古者以木为车而已,至商而有辂之名,盖始异其制也。周人饰以金玉,则过侈而易败,不若商辂之朴素浑
而等威已辨,为质而得其中也。服周之冕,周冕有五,祭服之冠也。冠上有覆,前后有旒。黄帝以来,盖已有之,而制度仪等,至周始备。然其为
小,而加于众
之上,故虽华而不为靡,虽费而不及奢。夫
取之,盖亦以为文而得其中也。乐则韶舞。取其尽善尽
。放郑声,远佞人。郑声
,佞人殆。”远,去声。放,谓禁绝之。郑声,郑国之音。佞人,卑谄辩给之人。殆,危也。程
曰:“问政多矣,惟颜渊告之以此。盖三代之制,皆因时损益,及其久也,不能无弊。周衰,圣人不作,故孔
斟酌先王之礼,立万世常行之
,发此以为之兆尔。由是求之,则余皆可考也。”张
曰:“礼乐,治之法也。放郑声,远佞人,法外意也。一日不谨,则法坏矣。虞夏君臣更相饬戒,意盖如此。”又曰“法立而能守,则德可久,业可大。郑声佞人,能使人丧其所守,故放远之。”尹氏曰:“此所谓百王不易之大法。孔
之作
秋,盖此意也。孔颜虽不得行之于时,然其为治之法,可得而见矣。”
曰:“君
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
之,信以成之。君
哉!”孙,去声。义者制事之本,故以为质
。而行之必有节文,
之必以退逊,成之必在诚实,乃君
之
也。程
曰:“义以为质,如质
然。礼行此,孙
此,信成此。此四句只是一事,以义为本。”又曰:“‘敬以直内,则义以方外。’‘义以为质,则礼以行之,孙以
之,信以成之。’”
曰: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”远,去声。责己厚,故
益修;责人薄,故人易从。所以人不得而怨之。
曰:“吾之于人也,谁毁谁誉?如有所誉者,其有所试矣。誉,平声。毁者,称人之恶而损其真。誉者,扬人之善而过其实。夫
无是也。然或有所誉者,则必尝有以试之,而知其将然矣。圣人善善之速,而无所苟如此。若其恶恶,则已缓矣。是以虽有以前知其恶,而终无所毁也。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
而行也。”斯民者,今此之人也。三代,夏、商、周也。直
,无私曲也。言吾之所以无所毁誉者,盖以此民,即三代之时所以善其善、恶其恶
曰:“君
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庄以持己曰矜。然无乖戾之心,故不争。和以
众曰群。然无阿比之意,故不党。
曰:“不曰‘如之何如之何’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”如之何如之何者,熟思而审
之辞也。不如是而妄行,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。
曰:“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!”好,去声。小慧,私智也。言不及义,则放辟邪侈之心滋。好行小慧,则行险侥幸之机熟。难矣哉者,言其无以
德,而将有患害也。
曰:“君
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曰:“君
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”范氏曰:“君
学以为己,不求人知。然没世而名不称焉,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。”
曰:“君
病无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”
曰:“君
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谢氏曰:“君
无不反求诸己,小人反是。此君
小人所以分也。”杨氏曰:“君
虽不病人之不己知,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。虽疾没世而名不称,然所以求者,亦反诸己而已。小人求诸人,故违
誉,无所不至。三者文不相蒙,而义实相足,亦记言者之意。”
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
行之者乎?”
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
,勿施于人。”推己及
,其施不穷,故可以终
行之。尹氏曰:“学贵于知要。
贡之问,可谓知要矣。孔
告以求仁之方也。推而极之,虽圣人之无我,不
乎此。终
行之,不亦宜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