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川上,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”夫,音扶。舍,上声。天地之化,往者过,来者续,无一息之停,乃
之本然也。然其可指而易见者,莫如川
。故于此发以示人,
学者时时省察,而无毫发之间断也。程
曰:“此
也。天运而不已,日往则月来,寒往则暑来,
而不息,
生而不穷,皆与
为
,运乎昼夜,未尝已也。是以君
法之,自
不息。及其至也,纯亦不已焉。”又曰:“自汉以来,儒者皆不识此义。此见圣人之心,纯亦不已也。纯亦不已,乃天德也。有天德,便可语王
,其要只在谨独。”愚
:自此至篇终,皆勉人
学不已之辞。
①“晓”原作“既”据清仿宋大字本改。
疾病,
路使门人为臣。夫
时已去位,无家臣。
路
以家臣治其丧,其意实尊圣人,而未知所以尊也。病闲,曰:“久矣哉!由之行诈也,无臣而为有臣。吾谁欺?欺天乎?闲,如字。病闲,少差也。病时不知,既差乃知其事,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,人皆知之,不可欺也。而为有臣,则是欺天而已。人而欺天,莫大之罪。引以自归,其责
路
矣。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,无宁死于二三
之手乎?且予纵不得大葬,予死于
路乎?”无宁,宁也。大葬,谓君臣礼葬。死于
路,谓弃而不葬。又晓①之以不必然之故。范氏曰:“曾
将死,起而易箦。曰:‘吾得正而毙焉,斯已矣。’
路
尊夫
,而不知无臣之不可为有臣,是以陷于行诈,罪至欺天。君
之于言动,虽微不可不谨。夫
惩
路,所以警学者也。”杨氏曰:“非知至而意诚,则用智自私,不知行其所无事,往往自陷于行诈欺天而莫之知也。其
路之谓乎?”
曰: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
,吾往也。”篑,求位反。覆,芳服反。篑,土笼也。书曰: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”夫
之言,盖
于此。言山成而但少一篑,其止者,吾自止耳;平地而方覆一篑,其
者
曰:“
则事公卿,
则事父兄,丧事不敢不勉,不为酒困,何有于我哉?”说见第七篇,然此则其事愈卑而意愈切矣。
恍惚不可为象。此颜渊知夫
之
,无穷尽、无方
,而叹之也。夫
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。循循,有次序貌。诱,引
也。博文约礼,教之序也。言夫
虽
妙,而教人有序也。侯氏曰:“博我以文,致知格
也。约我以礼,克己复礼也。”程
曰:“此颜
称圣人最切当
,圣人教人,惟此二事而已。”
罢不能,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。虽
从之,末由也已。”卓,立貌。末,无也。此颜
自言其学之所至也。盖悦之
而力之尽,所见益亲,而又无所用其力也。吴氏曰:“所谓卓尔,亦在乎日用行事之间,非所谓窈冥昏默者。”程
曰:“到此地位,功夫尤难,直是峻绝,又大段着力不得。”杨氏曰:“自可
之谓善,充而至于大,力行之积也。大而化之,则非力行所及矣,此颜
所以未达一闲也。”程
曰:“此颜
所以为
知孔
而善学之者也。”胡氏曰:“无上事而喟然叹,此颜
学既有得,故述其先难之故、后得之由,而归功于圣人也。
前后,语
也。仰钻瞻忽,未领其要也。惟夫
循循善诱,先博我以文,使我知古今,达事变;然后约我以礼,使我尊所间,行所知。如行者之赴家,
者之求饱,是以
罢而不能,尽心尽力,不少休废。然后见夫
所立之卓然,虽
从之,末由也已。是盖不怠所从,必
至乎卓立之地也。抑斯叹也,其在请事斯语之后,三月不违之时乎?”
曰:“吾自卫反鲁,然后乐正,雅颂各得其所。”鲁哀公十一年冬,孔
自卫反鲁。是时周礼在鲁,然诗乐亦颇残阙失次。孔
周
四方,参互考订,以知其说。晚知
终不行,故归而正之。
居九夷。东方之夷有九
。
居之者,亦乘桴浮海之意。或曰:“陋,如之何!”
曰:“君
居之,何陋之有?”君
所居则化,何陋之有?
贡曰:“有
玉于斯,韫并而藏诸?求善贾而沽诸?”
曰:“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贾者也。”韫,纡粉反。并,徒木反。贾,音嫁。韫,藏也。并,匮也。沽,卖也。
贡以孔
有
不仕,故设此二端以问也。孔
言固当卖之,但当待贾,而不当求之耳。范氏曰:“君
未尝不
仕也,又恶不由其
。士之待礼,犹玉之待贾也。若伊尹之耕于野,伯夷、太公之居于海滨,世无成汤文王,则终焉而已,必不枉
以从人,衒玉而求售也。”
曰:“吾未见好德如好
者也。”好,去声。谢氏曰:“好好
,恶恶臭,诚也。好德如好
,斯诚好德矣,然民鲜能之。”史记:“孔
居卫,灵公与夫人同车,使孔
为次乘,招摇市过之。”孔
丑之,故有是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