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不可夺也。君人与?君
人也。”与,平声。其才可以辅幼君、摄国政,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,可谓君
矣。与,疑辞。也,决辞。设为问答,所以
着其必然也。程
曰:“节
如是,可谓君
矣。”
曰: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
。好,去声。笃,厚而力也。不笃信,则不能好学;然笃信而不好学,则所信或非其正。不守死,则不能以善其
;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
,则亦徒死而已。盖守死者笃信之效,善
者好学之功。危
不
,
不居。天下有
则见,无
则隐。见,贤遍反。君
见危授命,则仕危
者无可去之义,在外则不
可也。
未危,而刑政纪纲紊矣,故洁其
而去之。天下,举一世而言。无
,则隐其
而不见也。此惟笃信好学、守死善
者能之。
有
,贫且贱
曰:“三年学,不至于谷,不易得也。”易,去声。谷,禄也。至,疑当作志。为学之久,而不求禄,如此之人,不易得也。杨氏曰:“虽
张之贤,犹以
禄为问,况其下者乎?然则三年学而不至于谷,宜不易得也。”
曾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
远。弘,宽广也。毅,
忍也。非弘不能胜其重,非毅无以致其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仁者,人心之全德,而必
以
而力行之,可谓重矣。一息尚存,此志不容少懈,可谓远矣。程
曰:“弘而不毅,则无规矩而难立;毅而不弘,则隘陋而无以居之。”又曰“弘大刚毅,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。”
曰:“兴于诗,兴,起也。诗本
情,有邪有正,其为言既易知,而
咏之间,抑扬反复,其
人又易
。故学者之初,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,而不能自已者,必于此而得之。立于礼。礼以恭敬辞逊为本,而有节文度数之详,可以固人肌肤之会,
骸之束。故学者之中,所以能卓然自立,而不为事
之所摇夺者,必于此而得之。成于乐。”乐有五声十二律,更唱迭和,以为歌舞八音之节,可以养人之
情,而
涤其邪秽,消
其查滓。故学者之终,所以至于义
仁熟,而自和顺于
德者,必于此而得之,是学之成也。
内则,十年学幼仪,十三学乐诵诗,二十而后学礼。则此三者,非小学传授之次,乃大学终
所得之难易、先后、浅
也。程
曰:“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,特以
学不明,故不得有所成就。夫古人之诗,如今之歌曲,虽闾里童稚,皆习闻之而知其说,故能兴起。今虽老师宿儒,尚不能晓其义,况学者乎?是不得兴于诗也。古人自洒埽应对,以至冠、昏、丧、祭,莫不有礼。今皆废坏,是以人
不明,治家无法,是不得立于礼也。古人之乐:声音所以养其耳,采
所以养其目,歌咏所以养其
情,舞蹈所以养其血脉。今皆无之,是不得成于乐也。是以古之成材也易,今之成材也难。”
曰: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”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,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。程
曰:“圣人设教,非不
人家喻而
晓也,然不能使之知,但能使之由之尔。若曰圣人不使民知,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,岂圣人之心乎?”
曰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
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”才
,谓智能技艺之
。骄,矜夸。吝,鄙啬也。程
曰:“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。盖有周公之德,则自无骄吝;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骄吝焉,亦不足观矣。”又曰:“骄,气盈。吝,气歉。”愚谓骄吝虽有盈歉之殊,然其势常相因。盖骄者吝之枝叶,吝者骄之本
。故尝验之天下之人,未有骄而不吝,吝而不骄者也。
曰:“好勇疾贫,
也。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
也。”好,去声。好勇而不安分,则必作
。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,则必致
。二者之心,善恶虽殊,然其生
则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