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番外小说网 > 论语集注 > 里仁第四(2/2)

里仁第四(2/2)

曰:“父母在,不远游。游必有方。”远游,则去亲远而为日久,定省旷而音问疏;不惟己之思亲不置,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。游必有方,如己告云之东,即不敢更适西,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,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。范氏曰:“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。”

曰:“事父母几谏。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”此章与内则之言相表里。几,微也。微谏,所谓“父母有过,下气怡,柔声以谏”也。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所谓“谏若不,起敬起孝,悦则复谏”也。劳而不怨,所谓“与其得罪于乡、党、州、闾,宁熟谏。父母怒不悦,而挞之血,不敢疾怨,起敬起孝”也。

①“知”原作“矣”据清仿宋大字本改。

曰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知,犹记忆也。常知父母之年,则既喜其寿,又惧其衰,而于日之诚,自有不能已者。

曰: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;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”所以立,谓所以立乎其位者。可知①,谓可以见知之实。程曰:“君求其在己者而已矣。”

曰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?何有?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”让者,礼之实也。何有,言不难也。言有礼之实以为国,则何难之有,不然,则其礼文虽,亦且无如之何矣,而况于为国乎?

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邻,犹亲也。德不孤立,必以类应。故有德者,必有其类从之,如居之有邻也。

曰:“以约失之者鲜矣。”鲜,上声。谢氏曰:“不侈然以自放之谓约。”尹氏曰:“凡事约则鲜失,非止谓俭约也。”

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省,悉井反。思齐者,冀己亦有是善;内自省者,恐己亦有是恶。胡氏曰:“见人之善恶不同,而无不反诸者,则不徒羡人而甘自弃,不徒责人而忘自责矣。”

曰:“古者言之不,耻躬之不逮也。”言古者,以见今之不然。逮,及也。行不及言,可耻之甚。古者所以不其言,为此故也。范氏曰:“君之于言也,不得已而后之,非言之难,而行之难也。人惟其不行也,是以轻言之。言之如其所行,行之如其所言,则诸其必不易矣。”

以为君;苟安务得,所以为小人。”

曰:“参乎!吾一以贯之。”曾曰:“唯。”参,所金反。唯,上声。参乎者,呼曾之名而告之。贯,通也。唯者,应之速而无疑者也。圣人之心,浑然一理,而泛应曲当,用各不同。曾于其用,盖已随事察而力行之,但未知其之一尔。夫知其真积力久,将有所得,是以呼而告之。曾果能默契其指,即应之速而无疑也。。门人问曰:“何谓也?”曾曰:“夫,忠恕而已矣。”尽己之谓忠,推己之谓恕。而已矣者,竭尽而无余之辞也。夫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,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,而万各得其所也。自此之外,固无余法,而亦无待于推矣。曾有见于此而难言之,故借学者尽己、推己之目以着明之,人之易晓也。盖至诚无息者,也,万殊之所以一本也;万各得其所者,之用也,一本之所以万殊也。以此观之,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。或曰:“中心为忠,如心为恕。”于义亦通。程曰:“以己及,仁也;推己及,恕也,违不远是也。忠恕一以贯之:忠者天,恕者人;忠者无妄,恕者所以行乎忠也;忠者,恕者用,大本达也。此与违不远异者,动以天尔。”又曰:“‘维天之命,于穆不已’,忠也;‘变化,各正命’,恕也。”又曰:“圣人教人各因其才,吾一以贯之,惟曾为能达此,孔所以告之也。曾告门人曰:‘夫,忠恕而已矣’,亦犹夫之告曾也。中庸所谓‘忠恕违不远’,斯乃下学上达之义。”

曰:“君讷于言而于行。”行,去声。谢氏曰:“放言易,故讷;力行难,故。”胡氏曰:“自吾一贯至此十章,疑皆曾门人所记也。”

曰:“君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喻,犹晓也。义者,天理之所宜。利者,人情之所。程曰:“君之于义,犹小人之于利也。唯其喻,是以笃好。”杨氏曰:“君有舍生而取义者,以利言之,则人之所无甚于生,所恶无甚于死,孰肯舍生而取义哉?其所喻者义而已,不知利之为利故也,小人反是。”

曰:“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放,上声。孔氏曰:“放,依也。多怨,谓多取怨。”○程曰:“利于己,必害于人,故多怨。”

游曰:“事君数,斯辱矣,朋友数,斯疏矣。”数,角反。程曰:“数,烦数也。”胡氏曰:“事君谏不行,则当去;导友善不纳,则当止。至于烦渎,则言者轻,听者厌矣,是以求荣而反辱,求亲而反疏也。”范氏曰:“君臣朋友,皆以义合,故其事同也。”

曰:“三年无改于父之,可谓孝矣。”胡氏曰:“已见首篇,此盖复而逸其半也。”

【1】【2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空赋倾城色(NP)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(1V2)失败者(np)星际入侵(np)魔头的命根 (双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