曰:“夏礼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;殷礼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也。文献不足故也,足则吾能征之矣。”杞,夏之后。宋,殷之后。征,证也。文,典籍也。献,贤也。言二代之礼,我能言之,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,以其文献不足故也。文献若足,则我能取之,以证君言矣。
夏问曰:“‘巧笑倩兮,
目盼兮,素以为绚兮。’何谓也?”倩,七练反。盼,普苋反。绚,呼县反。此逸诗也。倩,好
辅也。盼,目黑白分也。素,粉地,画之质也。绚,采
,画之饰也。言人有此倩盼之
质,而又加以华采之饰,如有素地而加采
也。
夏疑其反谓以素为饰,故问之。
曰:“绘事后素。”绘,胡对反。绘事,绘画之事也。后素,后于素也。考工记曰:“绘画之事后素功。”谓先以粉地为质,而后施五采,犹人有
质,然后可加文饰。曰:“礼后乎?”
曰:“起予者商也!始可与言诗已矣。”礼必以忠信为质,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。起,犹发也。起予,言能起发我之志意。谢氏曰:“
贡因论学而知诗,
夏因论诗而知学,故皆可与言诗。”杨氏曰:“‘甘受和,白受采,忠信之人,可以学礼。苟无其质,礼不虚行’。此‘绘事后素’之说也。孔
曰‘绘事后素’,而
夏曰‘礼后乎’,可谓能继其志矣。非得之言意之表者能之乎?商赐可与言诗者以此。若夫玩心于章句之末,则其为诗也固而已矣。所谓起予,则亦相长之义也。”
王孙贾问曰:“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,何谓也?”王孙贾,卫大夫。媚,亲顺也。室西南隅为奥。灶者,五祀之一,夏所祭也。凡祭五祀,皆先设主而祭于其所,然后迎尸而祭于奥,略如祭宗庙之仪。
或问禘之说。曰:“不知也。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”指其掌。先王报本追远之意,莫
于禘。非仁孝诚敬之至,不足以与此,非或人之所及也。而不王不禘之法,又鲁之所当讳者,故以不知答之。示,与视同。指其掌,弟
记夫
言此而自指其掌,言其明且易也。盖知禘之说,则理无不明,诚无不格,而治天下不难矣。圣人于此,岂真有所不知也哉?
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程曰:“祭,祭先祖也。祭神,祭外神也。祭先主于孝,祭神主于敬。”愚谓此门人记孔
祭祀之诚意。
曰:“吾不与祭,如不祭。”与,去声。又记孔
之言以明之。言己当祭之时,或有故不得与,而使他人摄之,则不得致其如在之诚。故虽已祭,而此心缺然,如未尝祭也。范氏曰:“君
之祭,七日戒,三日齐,必见所祭者,诚之至也。是故郊则天神格,庙则人鬼享,皆由己以致之也。有其诚则有其神,无其诚则无其神,可不谨乎?吾不与祭如不祭,诚为实,礼为虚也。”
曰:“禘自既
而往者,吾不
观之矣。”禘,大计反。赵伯循曰:“禘,王者之大祭也。王者既立始祖之庙,又推始祖所自
之帝,祀之于始祖之庙,而以始祖
之也。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,赐鲁重祭。故得禘于周公之庙,以文王为所
之帝,而周公
之,然非礼矣。”
者,方祭之始,用郁鬯之酒
地,以降神也。鲁之君臣,当此之时,诚意未散,犹有可观,自此以后,则浸以懈怠而无足观矣。盖鲁祭非礼,孔
本不
观,至此而失礼之中又失礼焉,故发此叹也。谢氏曰:“夫
尝曰:‘我
观夏
,是故之杞,而不足征也;我
观殷
,是故之宋,而不足征也。’又曰:‘我观周
,幽厉伤之,吾舍鲁何适矣。鲁之郊禘非礼也,周公其衰矣!’考之杞宋已如彼,考之当今又如此,孔
所以
叹也。”
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,其争也君。”饮,去声。揖让而升者,大
之礼,耦
三揖而后升堂也。下而饮,谓
毕揖降,以俟众耦皆降,胜者乃揖不胜者升,取觯立饮也。言君
恭逊不与人争,惟于
而后有争。然其争也,雍容揖逊乃如此,则其争也君
,而非若小人之争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