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问孝。
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
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?”养,去声。别,彼列反。
游,孔
弟
,姓言,名偃。养,谓饮
供奉也。犬
待人而
,亦若养然。言人畜犬
,皆能有以养之,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,则与养犬
者何异。甚言不敬之罪,所以
警之也。胡氏曰:“世俗事亲,能养足矣。狎恩恃
,而不知其渐
于不敬,则非小失也。
游圣门
弟,未必至此,圣人直恐其
踰于敬,故以是
警发之也。
贡问君
。
曰: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。”周氏曰:“先行其言者,行之于未言之前;而后从之者,言之于既行之后。”范氏曰:“
贡之患,非言之艰而行之艰,故告之以此。”
孟武伯问孝。曰:“父母唯其疾之忧。”武伯,懿
之
,名彘。言父母
之心,无所不至,惟恐其有疾病,常以为忧也。人
此,而以父母之心为心,则凡所以守其
者,自不容于不谨矣,岂不可以为孝乎?旧说,人
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,而独以其疾为忧,乃可谓孝。亦通。
曰:“君
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周,普遍也。比,偏党也。皆与人亲厚之意,但周公而比私耳。君
小人所为不同,如
昼夜,每每相反。然究其所以分,则在公私之际,毫厘之差耳。故圣人于周比、和同、骄泰之属,常对举而互言之,
学者察乎两闲,而审其取舍之几也。
夏问孝。
曰:“
难。有事弟
服其劳,有酒
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
,音嗣。
难,谓事亲之际,惟
为难也。
,饭也。先生,父兄也。馔,饮
之也。曾,犹尝也。盖孝
之有
者,必有和气;有和气者,必有愉
;有愉
者,必有婉容;故事亲之际,惟
为难耳,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。旧说,承顺父母之
为难,亦通。程
曰:“告懿
,告众人者也。告武伯者,以其人多可忧之事。
游能养而或失于敬,
夏能直义而或少温
之
。各因其材之
下,与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
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不求诸心,故昏而无得。不习其事,故危而不安。程
曰: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五者,废其一,非学也。”
曰:“君
不
。”
者,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。成德之士,
无不
,故用无不周,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。
曰:“吾与回言终日,不违如愚。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发。回也不愚。”回,孔
弟
,姓颜。字
渊。不违者,意不相背,有听受而无问难也。私,谓燕居独
,非
见请问之时。发,谓发明所言之理。愚闻之师曰:“颜
潜纯粹,其于圣人
段已
。其闻夫
之言,默识心
,
然,自有条理。故终日言,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。及退省其私,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,皆足以发明夫
之
,坦然由之而无疑,然后知其不愚也。”
曰:“视其所以,以,为也。为善者为君
,为恶者为小人。观其所由,观,比视为详矣。由,从也。事虽为善,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,则亦不得为君
矣。或曰:“由,行也。谓所以行其所为者也。”察其所安。察,则又加详矣。安,所乐也。所由虽善,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,则亦伪耳,岂能久而不变哉?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”焉,于虔反。廋,所留反。焉,何也。廋,匿也。重言以
明之。程
曰:“在己者能知言穷理,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。”
曰:“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!”范氏曰:“攻,专治也,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。异端,非圣人之
,而别为一端,如杨墨是也。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,专治而
之,为害甚矣!”程
曰“佛氏之言,比之杨墨,尤为近理,所以其害为尤甚。学者当如
声
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温,寻绎也。故者,旧所闻。新者,今所得。言学能时习旧闻,而每有新得,则所学在我,而其应不穷,故可以为人师。若夫记问之学,则无得于心,而所知有限,故学记讥其“不足以为人师”正与此意互相发也。
人之言也。胡氏曰:“人之孝其亲,心虽无穷,而分则有限。得为而不为,与不得为而为之,均于不孝。所谓以礼者,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