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
孟曰:“拱把之桐梓,人苟
生之,皆知所以养之者。至于
,而不知所以养之者,岂
不若桐梓哉?弗思甚也。”
------
------
孟曰:“
贵者,人之同心也。人人有贵于己者,弗思耳。人之所贵者,非良贵也。赵孟之所贵,赵孟能贱之。诗云:‘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’言饱乎仁义也,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;令闻广誉施于
,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。”
十七
曰:“钧是人也,或从其大,或从其小
,何也?”
------
------
------
一箪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呼尔而与之,行
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。万钟于我何加焉?为
室之
、妻妾之奉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?乡为
死而不受,今为
室之
为之;乡为
死而不受,今为妻妾之奉为之;乡为
死而不受,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,是亦不可以已乎?此之谓失其本心。”
故苟得其养,无不长;苟失其养,无
不消。孔
曰:‘
则存,舍则亡;
无时,莫知其乡。’惟心之谓与?”
十四
孟曰:“有天爵者,有人爵者。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;公卿大夫,此人爵也。古之人修其天爵,而人爵从之。今之人修其天爵,以要人爵;既得人爵,而弃其天爵,则惑之甚者也,终亦必亡而已矣。”
------
十五
二十
十六
曰:“耳目之官不思,而蔽于,
,则引之而已矣。心之官则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也。此天之所与我者,先立乎其大者,则其小者弗能夺也。此为大人而已矣。”
?
虽存乎人者,岂无仁义之心哉?其所以放其良心者,亦犹斧斤之于木也,旦旦而伐之,可以为乎?其日夜之所息,平旦之气,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,则其旦昼之所为,有梏亡之矣。梏之反覆,则其夜气不足以存;夜气不足以存,则其违禽兽不远矣。人见其禽兽也,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,是岂人之情也哉?
孟曰:“无或乎王之不智也,虽有天下易生之
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。未有能生者也。吾见亦罕矣,吾退而寒之者至矣。吾如有萌焉何哉!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;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弈秋,通国之善弈者也。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。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
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为是其智弗若与?曰:非然也。”
公都问曰:“钧是人也,或为大人,或为小人,何也?”
------
孟曰:“仁之胜不仁也,犹
胜火。今之为仁者,犹以一杯
,救一车薪之火也;不熄,则谓之
不胜火,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。亦终必亡而已矣。”
十
孟曰:“今有无名之指,屈而不信,非疾痛害事也,如有能信之者,则不远秦楚之路,为指之不若人也。指不若人,则知恶之;心不若人,则不知恶,此之谓不知类也。”
十八
九
孟曰:“羿之教人
,必志于彀;学者亦必志于彀。大匠诲人,必以规矩;学者亦必以规矩。”
------
十三
孟曰:“五谷者,
之
者也;苟为不熟,不如荑稗。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。”
孟曰:“鱼,我所
也;熊掌,亦我所
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生,亦我所
也;义,亦我所
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生亦我所
,所
有甚于生者,故不为苟得也;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。如使人之所
莫甚于生,则凡可以得生者,何不用也?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,则凡可以辟患者,何不为也?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,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。是故所
有甚于生者,所恶有甚于死者,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人皆有之,贤者能勿丧耳。
------
孟曰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舍其路而弗由,放其心而不知求,哀哉!人有
犬放,则知求之;有放心,而不知求。学问之
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”
十九
孟曰:“从其大
为大人,从其小
为小人。”
十二
------
孟曰:“人之于
也,兼所
。兼所
,则兼所养也。无尺寸之肤不
焉,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。所以考其善不善者,岂有他哉?于己取之而已矣。
有贵贱,有小大。无以小害大,无以贱害贵。养其小者为小人,养其大者为大人。今有场师,舍其梧槚,养其樲棘,则为贱场师焉。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,而不知也,则为狼疾人也。饮
之人,则人贱之矣,为其养小以失大也。饮
之人无有失也,则
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?”
------
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