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吾与公
小白在莒国境内作战,路上
中了公
小白的衣带钩。公
小白立为齐君以后,威胁鲁国杀死公
纠,召忽也被迫自杀,
夷吾被囚禁。鲍叔牙对桓公说:“
夷吾很能
,可以治理国家。”桓公说:“他是我的仇人,希望能杀了他。”鲍叔牙说:“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没有个人怨恨,而且一个人能尽力为主人
事,也一定能尽力为国君
事,您如果想称霸为王,非
夷吾不可。请您一定赦免他!”桓公于是召
仲回国。鲁国把他送了回来,齐国鲍叔牙到郊外迎接,释放了他的囚禁。桓公用厚礼对待他,地位在
氏与国氏之上,鲍叔牙也把自己置于
仲之下。桓公把国政
给
仲,称他为“仲父”桓公终于称霸于诸侯。
仲曾
叹说:“我年轻穷困的时候,曾经与鲍叔一
买卖,分
钱财时总是多给自己,鲍叔不认为是我贪婪,知
我贫穷。我曾替鲍叔
主意而非常失败,鲍叔不认为是我愚笨,知
时机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。我曾三次
官,三次被国君驱逐,鲍叔不认为是我不好,知
我没有碰到机会。我曾三次作战三次败逃,鲍叔不认为是我胆小,知
我有老母要人照顾。公
纠失败了,召忽自杀了,我也被囚禁而受耻辱,鲍叔不认为是我无耻,知
我不在乎小节而以不能扬名于天下为耻辱。生我的人是父母,了解我的人是鲍叔。”这是人们称
的
、鲍善于结
朋友的事,小白善于任用能人的事。然而实际上无所谓善于结
朋友、实际上无所谓任用能人。说他们实际上无所谓善于结
朋友、实际上无所谓任用能人,并不是说世上有比他们更善于结
朋友、更善于任用能人的事,而是说召忽不是能够自杀,而是不得不自杀;鲍叔不是能够推举贤能,而是不能不推举贤能;小白不是能够任用仇人,而是不得不任用仇人。到
夷吾生了重病的时候,小白问他,说:“仲父的病已经很重,不能再瞒着你了,如果你的病治不好,那我把国家政事
给谁呢?”
夷吾问:“您想
给谁呢?”小白说:“鲍叔牙可以。”
仲说:“不行,他的为人,是一个廉洁的好人,但他不把比自己差的人当人看待,一听到别人的过错,终
也不会忘记。用他来治理国家,在上面会困扰国君,在下面会违背民意。他得罪于您,也就不会太久了。”小白问:“那么谁行呢?”
仲回答说:“不得已的话,隰朋可以。他的为人,在上面能忘掉自己,在下面能使下属不卑不亢,对于自己不如黄帝而
到惭愧,对于别人不如自己表示同情。把仁德分给别人的叫
圣人,把钱财分给别人的叫
贤人。以为自己贤能而瞧不起别人的人,没有能得到别人拥护的;自己虽贤能而能尊重别人的人,没有得不到别人拥护的。他对于国事有所不闻,对于家事也有所不见。不得已的话,隰朋还可以。”可见
夷吾并不是要轻视鲍叔,而是不得不轻视他;并不是要重视隰朋,而是不得不重视他。开始时重视,有可能后来要轻视;开始时轻视,有可能后来要重视,重视与轻视的变化,并不由我自己。
邓析持模棱两可的论题,创设没有结果的诡辩,在产执政的时候,作了一
写在竹简上的法律《竹刑》。郑国使用它,多次使
产的政事发生困难,
产只能屈服。于是
产便把邓析抓了起来,并当众羞辱他,不久就杀了他。可见
产并不是能够使用《竹刑》,而是不得不用它;邓析并不是能够使
产屈服,而是不得不使他屈服;
产并不是能够诛杀邓析,而是不得不诛杀他。
应该生便
生了,这是天的福佑;应该死亡的便死亡了,这也是天的福佑。应该
生却没有
生,这是天的惩罚;应该死亡却没有死亡的,这也是天的惩罚。应该
生的
生了,应该死亡的死亡了,这是有的;应该
生的却死亡了,应该死亡的却
生了,这也是有的。但是
生也好,死亡也好,既不是外
的作用,也不是自己的力量,都是命运决定的。人们的智慧对它是无可奈何的。所以说,
远没有边际,天
是自然会聚的;寂静没有界限,天
是自然运动的。天地不能侵犯它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