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曰:天有明不忧民之晦也,地有财不忧民之贫也,至德
者若丘山,嵬然不动,行者以为期,直己而足
,不为人赐,用之者亦不受其德,故安而能久。天地无与也,故无夺也,无德也,无怨也。善怒者必多怨,善与者必善夺,唯随天地之自然而能胜理。故誉见即毁随之,善见即恶从之,利为害始,福为祸先,不求利即无害,不求福即无祸,
以全为常,富贵其寄也。
老曰:治
养
者,节寝
,适饮
,和喜怒,便动静,内在己者得,而邪气无由
。饰其外,伤其内,扶其情者害其神,见其文者蔽其真,无须臾忘为贤者,必困其
,百步之中忘其为容者,必累其形,故羽翼
者伤其骸骨,枝叶茂者害其
荄,能两
者天下无之。
老曰:圣人不胜其心,众人不胜其
,君
行正气,小人行邪气。内便于
,外合于义,循理而动,不系于
者,正气也;推于滋味,
于声
,发于喜怒,不顾后患者,邪气也。邪与正相伤,
与
相害,不可两立,一起一废,故圣人捐
而从
。目好
,耳好声,鼻好香,
好味,合而说之,不离利害,嗜
也,耳目鼻
不知所
,皆心为之制,各得其所,由此观之,
不可胜亦明矣。
老曰:凡事人者,非以宝币,必以卑辞。币单而
不厌,卑
免辞,论说而
不结,约束誓盟,约定而反先日,是以君
不外饰仁义,而内修
术。修其境内之事,尽其地方,劝民守死,
其城郭,上下一心,与之守社稷,即为饰者不伐无罪,为利者不攻难得,此必全之
,必利之理。
老曰:
者直己而待命,时之至不可迎而反也,时之去不可足而援也,故圣人不
而求,不退而让,随时三年,时去我走,去时三年,时在我后,无去无就,中立其所。天
无亲,唯德是与,福之至非己之所求,故不伐其功,祸之来非己之所生,故不悔其行,中心其恬,不累其德,狗吠不惊,自信其情,诚无非分,故通
者不惑,知命者不忧。帝王之崩藏骸于野,其祭也祀之于明堂,神贵于形也,故神制形则从,形胜神则穷,聪明虽用,必反诸神,谓之大通。
老曰:人有三怨:爵
者人妒之,官大者主恶之,禄厚者人怨之。夫爵益
者意益下,官益大者心益小,禄益厚者施益博,修此三者怨不作,故贵以贱为本,
以下为基。
老曰: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,闻者所以通人于所也。既闻其聋,人
不通,故有闻聋之病者,莫知事通,岂独形骸有闇聋哉!心并有之。
也,莫知所通,此闇聋之类也。夫
之为宗也,有形者皆生焉,其为
名,不以知见求誉,治随自然,己无所与,为者有不成,求者有不得,人有穷而无通,有智而无为与无智同功,有能而无事与无能同德,有智若无智,有能若无能,
理达而人才灭矣。人与
不两明,人
名即不用
,
胜人即名息,
息人名章即危亡。
老曰:古之存己者,乐德而忘贱,故名不动志,乐
而忘贫,故利不动心,是以谦而能乐,静而能澹。以数筭之寿,忧天下之
,犹忧河
之涸,泣而益之也,故不忧天下之
,而乐其
治者,可与言
矣。
老曰:圣人无屈奇之服,诡异之行,服不杂,行不观,通而不华,穷而不慑,荣而不显,隐而不辱,异而不怪,同用无以名之,是谓大通。
老曰:使信士分财,不如定分而探筹,何则?有心者之于平,不如无心者。使廉士守财,不如闭
而全封,以为有
者之于廉,不如无
者也。人举其疵则怨,鉴见其丑则自喜,人能接
而不与己,则免于累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