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亦当称为罕见。
面对这样令人焦虑的局面,戚继光的任务决不仅止于单纯地击败倭寇。他首先要组织一支新型的军队。从他的军事著作《纪效新书》中可以看到如何有条不紊地实施他的建军方案:宣布招兵的办法,规定月值的数字,拟订分列兵职务的原则,明确官兵的职责,设计队、哨、局的组织,统一武
的规格,颁发旗帜金鼓这一类通讯
材,等等。建军方案的
心
分是确立铁一般的军法。军法的
神在于“集
负责”即所谓“连坐法”一队和一哨的官兵要互相保证在作战中勇往直前,不得退却。一人退却则一人被斩首,全队退却则队长被斩首,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被斩首。
在16世纪中叶,日本这一个岛国能够严重威胁本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,这现象是很难理解的。合乎逻辑的倒是本朝的士兵应该超海
攻日本。因为当时的日本不仅地狭人稀,而且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,内战频仍,法律和纪纲可谓
然无存。本朝是一个
度中央集权的国家,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,中央指挥地方如
之使臂,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。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,人数多达200万。
以上落后的情况,使本朝野战军的战斗力几乎与农村的民兵相去无几。与这
情况相一致的,是对于将领的选
和这每况愈下的情形相始终的是补给制度。本朝的军事供应和政事参合为一元。军队的
钢补给,来源于地方政府的侧面供应。
理说,
是国家财政的中枢,应该统筹全局,但实际上却类同于一个大型的会计机构,只是在账目上监督各个机关和各个地方政府的
纳。各个地方政府
照规定的数额把给养直接运
附近的军事单位,军区和中级以上的后勤机构。一个府县,可能输送
粮及银两于十几个不同的小单位;一个卫所,也可能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粮
和银两。这
方法一经成为定制,就如盘
错节,任何
级单位也无法把补给
和补给线作合理的通盘改组,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。于是供应不能足额的情况就时有发生。试想,由十几个单位分别
固定的数量供应,总难免有个别单位由于意外的情况而不能如额缴纳;而其他单位则并不负有补足缺额的义务,即或有这样的义务,也不见得就有这样的能力。所以在开国一百余年以后,书面的规定早已和实际的详情格格不
。纵使有局
的调整,充其量也不过见效于暂时而终于不免捉襟见肘。
《纪效新书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,甚至还记载了一制作
粮的方法。然则这
著作的
现,也正好在另一个角度上反映
了当时的军训军令都没有固定的准则,专门研究军事技术的学校从未成立。如果
队手册、战斗纲要、编制表、后勤补给图解和军法条文等为军中必需的文字材料曾经存在,那么,它们不是没有付诸实施,就是早已不合现状,所以戚继光才会在他的书里不厌其详地作
规定和阐述。
不消多说,组织上的低能必然造成装备上的落后。本朝并不完全缺乏这方面的能工巧匠,但是他们都被集中到皇城里,专门为皇帝的禁卫军制造的甲胄。一般的野战军只能服用树以小铁片的棉布袄,或者由纸
搪
而成的“纸甲”至于士兵们使用的武
,也大多是由各地府县作为赋的一个
分制造缴送,质量既有欠
良,规格也谈不上标准化。
在这情况下,不论戚继光个人的意向如何,他所组织的新军就不可能不带上个人的
彩,所以人们就恰如其分地称之为“成家军”值得注意的是,这支新军在建立30年之后,仍然还是成继光的个人
队。这自然又和文官集团的平衡原则大相凿辆。在文官们的心目中,戚继光的军队不是社稷的
城而是国家的威胁,加之他又和张居正关系极为密切,所以必须对他作严厉的弹劾。
但是这假想的逻辑并不适用于现实。本朝的军制规定,常备军由200万“军
”提供,每
丁男一人,代代相因不变。设立军
的目的,既在于保证官兵的来源,又在于保障“民
”不致因战争动员而受征兵的
扰。这制度开创伊始,
弊即随之而来。民
被编
军
,大
于
迫;即或
于自愿,也常常是基于权宜之计,时过境迁,当初的应带就不能矢守不渝。所以各个驻兵的卫所刚刚成立,士兵逃亡和换籍的事件即已层
不穷。时经一百多年,各卫所的土地,不少都为各军
抵押和
卖。长年以来,除了西北边境,绝大
分地区都承平无事,所以,一个卫所的实际兵员往往远较规定的编制为少,在退化最严重的卫所中,竟仅为规定编制的百分之二或三。对而且这些有限的士兵还常常被军官当作营造和运输的劳工,再不然就是留在家里充当仆役。
如果查阅官方的史籍,书上都明确无误地记载了全国的补给已由中央统筹分,而实际的执行却全赖直不相属的下级机构。地方政府和地方军队之间的补给关系已如上述,即使是运往北京的治粮,其运输的情况也十分奇特。所谓港粮,就是从南方大多数府县中征收田赋所得的,通过大运河而运往北京的粮
。
明文规定,清运由专业化的军上负责运送,运送的军士即称之为运军。全
运军有官兵12万人,分驾运粮船12000艘。但是这个庞大的队伍却没有一个统筹后勤的机构来
周密的安排,以使其秩序井然地运转。粮船直接在江南的
滨接受纳税者所缴纳的谷米,然后解线北运。一艘粮船由一个下级军官
理,并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。在所运的粮
送达北京附近的张家湾仓库以前,粮船上全
官兵的人
自由、生命财产甚至妻
儿女,都等同于保证这次运输安全的抵押品。因为除此而外,别无更好的方法可以作有效的
理。至于粮船的制造,也同样表现了散漫和缺乏组织的特
。这些粮船的法定使用期限为10年,过期就需要重新建造。在淮河沿岸设有“船厂”一
,是全国最大的造船场所,其产量的
峰为年产700
以上。然而这个所谓船厂实际上由82个小型船厂拼合凑拢,各厂之间各自经理。虽有一个类似于总
理
的机构,它却无统一调度人力和
资的权能,自然也更谈不上有效的技术分工。